聚合硫酸铁絮凝剂制品的絮凝曲线表明,它们的电中和及除浊效果与碱化度B值直接相关。聚合硫酸铁以最低的投加量达到颗粒物等电点,取得最高的除浊效果。同时也表明,颗粒物电泳度的变化及除浊的效果与上述絮凝剂的吸附过程是完全相应一致的。根据实验资料可以确定絮凝过程中各临界特征值。例如:EM值为一2.0,除浊效果达到40~50左右时的投药量定为CCC; EM值达到等电点为O,除浊效果达到70以上的投药量定为CDC。
聚合硫酸铁溶液pH值对絮凝过程的影响:从絮凝投药量禾浊效能方面再加阐明。3种絮凝剂制品在3种pH范围的絮凝表现也是3种不同的典型状况。力所述,在不同pH范围中,都仍然是碱化度B=2.0的制品除浊效果最佳,用药量最低。在pH5 右的范围内,各制品的的形态虽是有区别的,但电中和能力都较强,可以在较低剂量达到等电点,茸较好的除浊效果,但最佳絮凝区较狭窄,投药量稍高就会出现絮凝效果恶化现象。在pH7左右,制品的电中和等电点略有右移,聚合氯化铝因形态稳定而变化不大,聚合硫酸铁发生右移即CDC及CNC值的瑚增大。各种制品的絮凝区域都有展宽,而电性明显减弱的PACo的展宽更为明显,不过其除浊效果也相对最低的。在pH9以上,各制品的形态和电性都有一定的变化。聚合硫酸铁的电中和等申均明显右移,而PAC。则因趋向沉淀的电中性而失去电中和能力,絮体显示出颗粒物的负电性,它的除浊效果也相应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