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的絮凝除浊:
去除浊度一直是水处理技术和混凝剂效能的最主要判断指标之一,但它的含义随着对水质的认识而不断深化。水中微细颗粒物和胶体不止是在光学和感观上表现出浊度,更重要的是它作为载体在微界面吸附着各种有机无机微量有害物,这已成为水处理技术关注的新焦点。因此去除浊度和颗粒物仍是现代絮凝技术和絮凝剂效能的中心环节。
以不同碱化度B值的聚合氯化铝对前述高岭土悬浊液按常用程序进行容器搅拌实验,可以得到比较典型的除浊实。悬浊液中高岭土量为100mg/L,浊度为70NTU, pH=6.0~6.2,溶液离子强度为lO-,mol/L。实验的悬浊液量为100mL,投药后经10min而振荡,测定电泳度,静置沉淀30min后测定剩余浊度及pH值。
絮凝曲线图大致可以分为:凝聚进展区:投加絮凝剂后开始进行对颗粒物的电中和,电泳度的负值减小,浊度下降,但剂量尚不足以使颗粒物脱稳,去除浊度的效果低于50。聚合氯化铝投药量的增大使电泳度接近o值,颗粒物达到脱稳,产生快速的絮凝沉降。浊度的去除显著,达到80-90%以上,呈现最佳絮凝效果。再次稳定区:投药量超过最佳值,颗粒物的电泳度转为正值后继续增大,成为互相排斥。悬浊液再次趋于稳定,除浊效果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