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溶液的双水解模型
羟基聚合氯化铝形态是随大解度提高而发展的连续系列,形态系列可分为ala,alb,alc3类,各类之间随溶液条件可以相互转化互通。在水解度提高时其架桥的控基可以脱质子变为氧桥,生成KeggH结构品AI13,六员环结构的高聚物和氧桥结,它们都是结合较缓慢的聚合物。水解度更高时有可能再划分出Alb,即以Keggin结构为主的聚合态。把Alb 划分为3 类是一种设想,在技术上并未深入研究但并非不可能。在水解度更高达到2.5 以上时,聚合物趋向溶胶和沉淀物形态。在水解中,单核物可以直接发生无定形沉淀物,此反应途径与聚合物的途径是平行的。
1990年提出的模型可以说基本依据C0reand1inkS传统理论,认为形态转化是连续系列,分为(A)~(E)5个阶段,Keggin结构的A叨,是此系列中的衍生形态,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占优势地位。这一模型的基本观念与shupingBi等(2oo4)的连续模型是相似的。在科研实践中我们发现,溶人水中或不加碱化的硫酸铝和氯化铝溶液中很少能生成具有Keggin结构的A113。加碱生成的聚合氯化铝拥有相当的独立稳定性,不易与其他形态相互转化。另外,较低水解度的Alb并不能完全等同于Ai13。这些都已在本章前述内容中加以阐述和验证。国内外文献以执1NMR等鉴定投术对Keggin结构的研究和阐明日益深人,特别是BertSCh等(1995)对Al"生成条件前驱物观点的提出和趋向成熟。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1996年于GOthenburg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聚合氯化铝形态的双水解模型(Tang,1996),以后又多次阐述其观点和内容(汤鸿霄等,1997),并在2004年orlando 国际会议上提出改进版。